关于我们

质量为本、客户为根、勇于拼搏、务实创新

< 返回新闻公共列表

国产大模型获得AIGC第一股!连续两年盈利,收入10亿

发布时间:2024-04-17 09:58:32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新智元(ID:AI_era),作者:新智元,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新智元导读】AIGC第一股票真的来了!创业12年,从语音助手到智能硬件,大模型这家国产AI公司在AIGC时代成功跨越了周期,直到IPO。

大模型赛道第一家上市公司,要来吗??

今日,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宣布招股将于19日结束,并计划于4月24日正式开盘「2438」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机器人 2024人工智能

图片来源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提供商Midjourney

这一次,外出询问将出售84、568、000股,其中76、111、000股将国际出售,其余8、457、000股将在香港公开出售。

在IPO之前,外出询问的投资者阵容已经涵盖了SIG海纳亚洲、谷歌、红杉中国、歌尔股份、真正的基金、圆美光电等投资者。

「国际范儿」问问,原来是国家队。

其中,中关村国际有限公司和南京经济开发聚智科技创新投资合伙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了两大地方的国有资产支持。

香港股市的上市意义不言而喻: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这也为国内大型企业在香港上市设定了调整。

而外出询问的创业史,堪称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史的缩影。

出海10年,享誉全球,海外收入占近一半。它的全球化也是上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大模型创业如火如荼的两年,为什么要率先问AIGC?第一让我们一一寻找答案。

全球率先盈利

在大型商业轨道上,外出问题无疑是一匹「黑马」。

根据烧灼咨询报告,外出询问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

与此同时,它也是亚洲第一批起步和收入最高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之一。

图片

扎实的产品矩阵,技术积累构建的品牌壁垒,前瞻性的出海之路,十几年前的布局,已经预示着今天的成功。

怎样做?

当然,这要归功于历史上有远见和前瞻性的布局。

从语音助手、智能手表到今天的大模型,它始终走在时代风口的前列。

它手握的「三张王牌」成为基业长青的制胜法宝:

首先,深耕多年打磨的爆款产品,不仅带来了极致交互体验还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沉淀。

二是深耕多年技术打造的行业领先的自研多模式大模型「序列猴子」,通过赋能自己的产品,大大提高了性能。

第三,敏锐的嗅觉和持续的本土化努力,让外出询问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昨天的布局,如何创造今天的成就。

早在2012年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以语音交互为核心的战略,决心建设中国「Siri」。

正是这一决定奠定了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

成立两年后,在可穿戴设备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外出询问并推出首款智能硬件设备——TicWatch。

凭借卓越的互动和实用功能,TicWatch 出海后,迅速受到大量用户的青睐,成为公司重要的里程碑产品。

到了2020年,GPT-三横空出生,拉开「大模型」革命序幕。

此时,外出询问团队迅速转入新阵线,积极布局大模型研发,并于2021年推出首个通用大模型「UCLAI」。

随后,它于2022年率先在中国推出AIGC首个商业应用——「魔音工坊」。

图片

该公司于2023年4月发布「序列猴子」,在国内大语言模型的混战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它还提供了包括数字人制作平台在内的全面AIGC解决方案「奇妙元」、数字员工生成平台「奇妙问」以及「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等。

因此,自2020年以来,全球有1000万AIGC解决方案用户,86.5万多付费用户,产生了100多万支付。

靠大模型自我盈利有多难?出去问问。

2022年,外出询问已实现扭亏为盈,22年和23年经调整净利润均为正,正式成为一家能够自我盈利的大型公司。

从招股说明书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至2023年,外出询问的收入分别为3.98亿元、5.00亿元和5.07亿元。

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智能软件的收入从2021年的0.60亿增加到2023年的3.43亿,复合年增长率为140%,收入比例从15.0%增加到67.7%。

其中,2021年至2023年,公司从AIGC解决方案获得的收入分别为682.2万元、3985.7万元和1.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0%。

可以看出,经过12年的技术积累,外出询问已经成功地在大模型浪潮中找到了盈利的途径,同时爆发了不可忽视的市场影响力。

在前面,道路会更加耀眼。

在氪金的大模式时代,资源可以通过技术-产品-商业化的自闭环获得,也可以通过融资获得。值得称道的是,出去问问,主动选择,率先实现后者。

根据烧灼咨询的数据,中国AIGC的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亿元,预计2027年将以136.3%的复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长到326亿元。

到那时,出去问问肯定会以滚雪球的方式,获得更大的利润。

海外收入占近一半

作为一家穿越周期的人工智能公司,「出海」,同样是外出询问商业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的收入其中,年平均收入的近一半是海外业务的贡献。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出海」顺势成为圈内的热潮。

国内巨头、初创企业、个人开发者、SaaS转型AI Apps出海老兵,纷纷进入美国、日本、新等地区。

而这种出海的趋势,早在2016年就已经踩准了。

第一感动高通的中国企业

2016年,其智能硬件产品TicWatch登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海外就开始流行起来。

多年来,TicWatch一直盘踞在智能手表上 BestSeller 排行榜Top3。

而TicWatch Pro3甚至成为了全球首款谷歌Wearr基于高通4100芯片+ OS操作系统的可穿戴设备是中国企业第一高通一直被R&D和产品打动,成为高通骁龙4100芯片可穿戴领域的阿尔法用户。

如今,TicWatch系列产品已远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多项国际奖项。

2023年「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上线一度掀起外国网友「捏声音」的热潮。

图片

「DupDub」YouTubee支持37多种语言、平台创作者的重要工具,如Instagram。

如今,「DupDub」已被选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AI产品榜」出海明星名单。

图片

全球化基因与巨人共舞

自诞生之日起,外出询问就深深烙上了国际基因。从创始团队的背景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创始人李志飞出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语言语音处理实验室(CLSP),前谷歌总部科学家、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专家。

当他回到中国创业时,他把在谷歌做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的经验带回了中国。他带着它出去问问题「世界顶级科技公司」出生的基因。

随后,大量的谷歌、微软工程师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MIT的毕业生让它更加真实「美国名校收集器」的名号。

出去问问,自然有很强的硅谷初创风格。

国际多元化的股东背景

此外,外出询问的股东背景也非常国际化和多样化。

它曾与谷歌、高通等巨头共舞,投资谷歌十年,并获得红杉资本、真正基金、SIG海纳亚洲、歌尔等国际知名机构的投资。

2015年,与谷歌达成战略合作,获得谷歌投资,大步开辟真正的全球化之路。

英伟达也是AIGC领域的深度合作公司。不久前,在GTC2024盛会上,双方也宣布了3D数字人的合作。

纵观12年的发展历史,公司凭借出海与国内并举的商业化战略,率先实现全球AIGC业务盈利,走在行业前列。

如今,外出询问已经占据了AI全球化市场格局的一席之地,并将迎来新的爆发点。

「产模结合」是AI公司最好的出路?

与其他初创公司相比,外出询问不仅仅是追求计算能力和参数的竞争,而是实践「以产养模,以模适产」产模结合之路。

在AIGC的商业化运作中,最终实现了「技术、产品、商业化」三位一体。

一些试图卷大模型的公司在计算能力和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在着陆应用方面却很困难。

OpenAI等头部大型公司很少,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青睐,并愿意为其输血买单。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Inflection 人工智能的故事:这家疯狂融资15亿美元的明星初创企业,因为找不到模型实现的突破口,核心团队被微软收编,堪称人工智能创业的一大警示。

图片

另一方面,许多拥有成熟产品的公司也试图利用第三方大模型来分享AI盛宴。

然而, 自从ChatGPT现象级应用诞生以来,我们从未见过APP规模化的成功案例。

与此同时,与外部大型模型相连的产品公司也面临着下一代通用大型模型被更新和粉碎的风险。

Jasper曾被视为AI明日之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从OpenAI模型开始,OpenAI自己进入后,很快就被边缘化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一家公司同时在模型和产品上努力,实现市场利润的转变呢?

这就是出门问题提到的新模式——「产模结合」,又称产模一体化,价值所在。

构建独特的商业增长飞轮

「产模结合」毫无疑问,它能带来三大优势,提高企业效率,最终实现商业闭环。

首先,拥有自己的模型可以帮助产品快速响应。而建立自己的模型可以使成本更加可控。

而且,通过产模结合,可以帮助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综上所述,如果一家公司既有产品又有模型,就能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更有机会形成数据增长飞轮,实现TPF(Technology-Product Fit)到PMF(Product-Market Fit)的跃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出去问问率先实现了「技术、产品、商业化」自闭环已成为世界各地的自闭环第一盈利的大模型公司。

未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外出询问将继续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投资研发资源。

谷歌AI科学家前创始人

一家公司的持续成功抢跑,离不开创始人的认知高度和战略眼光。

出去问创始人李志飞,是第一个在这波大模型浪潮中鞠躬入局的明星企业家。

李志飞博士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曾在谷歌担任机器学习和机器翻译科学家。

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很多NLP的经验,也是Joshua主流翻译开源软件的开发者。

2012年,年仅36岁的李志飞毅然决定回国,创办了一个外出询问,致力于开发下一代语音助手。

当时他既没有团队也没有产品,只是凭借几个演示赢得了天使轮融资1000万元。

然而,在创业的头几年,出去问问题却遇到了商业化的问题。

李志飞凭借对技术趋势的判断和个人远见,找到了技术趋势「智能硬件」的突破口。

该公司于2015年发布首款AIOT智能设备TicWatch软硬结合。并于次年推出海外版TicWatch。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出去询问并发布了各种硬件产品,如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和智能跑步机。

当大家都认为李志飞带领团队深陷智能硬件时,「坑」当他们无法逃脱时,他们在SaaS的帮助下再次实现了收入。

李志飞在看到GPT-3令人震惊的强大通用能力后,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开始探索中国GPT-3之路。

这也标志着关键转型已经从专门从事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逐渐转变为通用人工智能。

图片

经过一年的锤炼,通用大型UCLAI于2021年诞生。与此同时,出去问问也做了一系列AIGC产品,比如「魔音工坊」等等。

ChatGPT诞生后,李志飞对此感到兴奋,并认为自己的时代已经到来。

为了找出ChatGPT背后的原理,他又飞往美国寻找答案。

「在硅谷散步之前,你无法感受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到来。」

正是这次旅行给李志飞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并决定与团队一起重启大模型项目的研发。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序列猴子」大模型发布,以及一系列AIGC产品的推出,由新模型授权。

在特立独行的十二年里,李志飞一直坚持在时代浪潮中淘沙,不断突破自我。

此外,在每一次新的技术热潮到来之前,他都可以仔细思考,做出最前沿的决定,并引导公司迅速转移到一个新的范式。由于多年积累的高效组织能力和运营能力,外出询问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快速适应任何技术变化的方式「积木型公司」。

大模型可能是李志飞的全身ALLL 真正的IN阵地。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离24日正式上市只有几天了。

在全球人工智能激战如火如荼的时候,随着12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创新,外出询问将成功赢得AIGC港股第一股!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FCILRJDS7PT6gCSeiKmFA


/template/Home/Zkeys/PC/Static